涼傘在廟會禮儀象徵的意義


★宮廟要在廟埕舉行重大祭典儀式時,首先要掷筊請示神明擇定良辰吉日。

★各村公廟的主要神明壽誕時,各地交陪宮廟的神明多會前來祝賀。

★當要將出巡的神明金身請出廟外時,涼傘隊就必須持涼傘在宮廟外候駕,神明金身一出廟門,涼傘手就要及時用涼傘遮護在該神明金身頭上,以驅穢擋邪。

★當友廟的轎子到達主方的廟前時,涼傘手就會開始踩八卦步及七星步形狀,手中的涼傘則不斷以向外旋轉。主方廟宇的涼傘手亦必須出來回禮,在對方涼傘手踩步時,和對方對踏,踏出的步代也必須和對方一樣。此時,主方的涼傘手不宜刁難客方的涼傘手,如果主方的涼傘手不禮讓客方的涼傘手,客方的涼傘手勢必要奉陪到底。如此一來,就會形成待客不周的狀況,是非常不禮貌的。基本上,主方要刻意讓步,因為來者是客,禮讓便是最好的待客之道。因此,雙方縱使涼傘手套路的功夫再強,也不宜為了展現功夫而破壤彼此的友誼。因為,學涼傘的人都很講究骨氣,拼骨氣雖是促使涼傘手藉機向對方討教功夫的動力,但是雙方一來一往,從私下較勁到浮上檯面的互不相讓時,涼傘手之間的爭強鬥勝,也是廟會常會發生許多摩擦與事端的主要原因。

*當廟會或祭典儀式結束,神明要離轎回座時,涼傘手也要拿涼傘遮護在轎口,直到將神明金身請進廟內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