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傘的歷史


《三國演義》

     描寫漢代劉備的身世時:其家之東南,有一大桑樹,  高五丈余,遙望之,幢幢如車蓋。相者云:”此家必出貴人。”玄德幼時,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,日:”我為天子,當乘此車蓋。”以樹形容車蓋,是說它像一把大傘的樣子;這裡以傘蓋表徵劉備必成大事,說明在古人的之目中,傘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。


《事物記源》

       記載:傘的運用是”周初之事也”。

 
《通俗文》

  蓋即傘之用,三代已有也。
 
《史記.五帝本紀》
  也有”舜乃以雨笠自而下”的故事。這說明,傘在我國三、四千年前就有運用了。
 
《民間傳說

     傘是魯班夫妻發明的。春秋時期的能工巧匠魯班在野外伐木時經常遭受雨淋之苦,他的妻子就想了一個辦法,把竹子劈成細條,一根根地插在木棍一端,蒙上獸皮,像亭子一樣,可以用來避雨。後經魯班改造,就成了可以收攏攜帶,張開如蓋的傘了。